English

定向培养未必高明

2000-10-22 来源:生活时报 北京青少年研究所 余逸群 我有话说

时下,亲朋好友相聚,话题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到孩子身上,诸如“你准备为孩子朝哪一方面进行早期培养?我那宝贝就让他学钢琴了。”“我的孩子声音好,现在跟声乐老师专攻唱歌。”“我的心肝儿子正在少年宫学绘画呢。”每逢此时,我总是哑然。扫朋友之兴,当然于心不忍;助朋友之兴吧,却又有所不能。

我常常羡慕现今孩子优裕的生活和学习条件,但每每看到许多孩子要被定期地送到“蓓蕾艺术摇篮”、“小明星表演之家”、“双语启蒙学园”、“小绘画书法家培训中心”等处去接受所谓的正规早期训练,回家后又有弹不完的琴、背不完的外语、练不完的书画时,我不免为家长望子成龙、盼女成凤的良苦用意担忧。我并不想把现在的家庭教育说得一无是处。通过家教实践,许多家长均有这样的体会,对孩子的期望越大,把孩子管得越紧,其脑子越不好使,性格也越懦弱。什么原因呢?值得我们家长认真地想一想。

不论孩子将来如何,我要为这类孩子现在的处境叫苦。我们的世界原本是多么的宽广,尤其是作为孩子,他们幻想的天地更应是无限的宽广。可惜眼下有很多家长,却只准孩子从门缝里窥探宽广的世界,其结果只看到一线狭而又窄的天地,即“早期培养”的天地!应该说,弹琴、书画、唱歌、外语等都是早期智力开发的好项目。问题是不让孩子多向涉猎,仅局限于早期定向培养,囿于一端,这样好事情也会变成苦差事,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、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只能是遗失殆尽!

事情总要因人而异,“术业有专攻”,对于学者专家是正当要求,这种要求也应建立在学者专家已有广博的理论和文化基础上;对于大多数孩子则不同。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德、智、体全面而丰富的教育,在开发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,还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。唯有受过这种科学的完整的家庭教育的孩子,方有可能有所作为。现今高新技术的发展态势尤其提醒了这一点。

当今,人们都喜欢说“自我设计”、“人才包装”。其实,这种“设计”、“包装”因为受一些主客观条件的制约,往往难以一锤子定乾坤的。我时常想这样的问题,鲁迅、郭沫若弃医从文,成名在文学上;苏步青当初学机电,功成却在数学……他们是在跨度多么大的相异学科间转来换去呀。倘若这些大师幼年求学时也是“早期定向培养”的,那么他们日后的这种专业上的换位怕是实现不了的吧?也就没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文豪鲁迅、郭沫若,也就没有我国当今的大数学家苏步青了。

比起某一门学科或某一种技能来,人生更是一门大学问。善意的家长要摒弃家教中的“人工味”、“成人味”,不要让那些“早期培养”、“定向开发”占据孩子的整个生活空间,务请还孩子宽广的世界,让他们独立地面对人生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